浙江省一季度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15-05-06 查看次数: 68 编辑:
  浙江省在2015年第一季度对11个市、71个县(市、区)展开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共设立监测点369个,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现将第一季度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如下:

  1、病害数量较去年减少

  21个监测的品种中,七星鲈鱼、乌鳢、大黄鱼、鲤鱼、南美白对虾、鳖、鲢鱼、草鱼、鲫鱼等9个品种发病,共监测到各类病害10种,其中病毒性疾病1种、细菌性疾病4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性疾病2种,其他病害2种。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品种增加了七星鲈鱼、鲢鱼2个品种;病害种类总数减少了8种,其中细菌性疾病减少了5种,寄生虫性疾病增加了1种,其他病害减少了2种,不明病因减少了2种,真菌性疾病数保持不变。本季度监测到七星鲈鱼复殖吸虫病为以往年份均未监测到的疾病,对虾白斑综合症、鲤鱼鱼鲺病为去年同期未监测到的疾病,而去年同期监测到的草鱼车轮虫病、鲤鱼肠炎病和赤皮病、大黄鱼弧菌病、对虾桃拉综合征和弧菌病、鳖生殖器外露今年未监测到。

  2、死亡程度有所增加,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2015年一季度月平均发病率为1.51%比2014年同期的1.54%略有减轻,但月平均死亡率0.51%比2014年同期的0.04%有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1月份某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苗种因检测出白斑病毒后实行了排塘,致使平均死亡率提高。一季度监测点因病害造成经济损失122.52万元,为2014年同期的2.5倍,以及2013年同期的90%(2013年一季度由于大黄鱼内脏白点病造成了136.08万元的损失)。

  3、部分病害发生较为集中

  一季度淡水鱼类水霉病较为常见,在池塘养殖草鱼、鲢鱼、鲤鱼等品种中都有发生,其中2月份池塘养殖鲢鱼水霉病平均发病率高达40%。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共监测到白斑综合症1种病害,造成了100万元的经济损失,占一季度总损失的81.6%。大黄鱼监测到擦伤和假单胞菌病2种病害,乌鳢监测到环境不适1种病害,主要表现为缺氧和冻死。温室鳖监测到腐皮病、溃烂病2种病害。

  4、第二季度发病情况预测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第二季度养殖对象进入生长期,其摄食活动增加,残饵增多,容易滋生细菌;同时,病原体繁殖加快,水产养殖病害也会相应地增加;且6月份我省各地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可造成缺氧、盐度突变等水质变化,容易引发各类病害。

  根据历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第二季度淡水鱼类可能发生的主要疾病有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寄生虫病等;海水鱼类可能发生弧菌病、刺激隐核虫病等,同时要留意近年来新发的白鳃病;南美白对虾需警惕早期死亡综合症和各种病毒性疾病;蟹类可能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温室鳖仍将以溃疡综合症、穿孔病、腐皮病、生殖器外露等为主,在移养至外塘过程中要注意操作,避免损伤、应激引发的病害。

  




  出处:浙江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APA Expo 会员服务

请登录会员中心,填写展位信息!

展商展位预订 专业观众登记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30-17:00

展商服务:

观众服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