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冷静做好防控,充满信心谋划未来,我们在一起!
发布日期:2020-02-12
查看次数: 108
编辑: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宁静,“不出门”成了这个春节的最强音,随之受到影响的就是消费,餐饮业低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活鲜档口几乎无人问津,高档鲜活水产品更是门可罗雀,能冻的先冻起来,不能冻的低价都处理不掉。市场活鲜商家、收购商几乎全线亏本。养殖户迎接春节旺市存塘待售,但等来的却是疫情、封路、退单,低价出售都没人买,卖不出去就没有资金,鱼在塘中要吃饲料,支出一项都不能少,大型养殖企业还面临工人不能如期返工,鱼没人养的困境。整个产业似乎是哀嚎一片。
但越是这种情况下越需要沉着冷静,面对疫情,一定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根据国家要求全力做好防控,生命第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防控好疫情就是当前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但是生活还要继续,面对困难,我们养殖从业者更应该冷静思考。
亚太水产养殖展从创立第一天起,就树立了和养殖业者在一起,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寻找产业发展方向的目标。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亚太水产养殖展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将同步向所有养殖生产者、科技服务者、科研创新者全面免费开放,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发布有效信息,指导养殖户解决当前问题,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后续组委会还将对历届展会和会议的重要信息进行再分享,并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进行推荐、评估,发布。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明确发布,全球对鱼类需求的日益增加,水产养殖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最新的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报告中指出,根据模型计算出全球鱼虾价格将会逐渐上升。
该部门表示未来十年里,全球鱼类价格将处于上升通道,水产品消费市场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人口增涨、耕地限制的因素使全球对蛋白质等水产肉类需求的增加是驱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另外报告特别指出中国消费因素不可忽视,尤其中国渔业政策为保证海洋及环境可持续性,其野生捕捞渔业产量会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养殖渔业在成本(人工、饲料、能源等)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产量增速也会减缓。
据粮农组织发布的信息,预测期内养殖产品价格平均价格将上涨19%,野生捕捞产品(食用)价格将上涨17%,总体来说相对于2016年,到2030年国际交易鱼类的平均价格将上涨25%。
消费者对水产养殖产品的认可度将逐步超过野生捕捞产品

疫情当前,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蝙蝠等野生动物身上。据相关科研结果,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野生”两字从很多人的追捧变成人人喊打,甚至有人提出应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当然,这其中要理清野生动物的范畴,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市场要求下架“野生带鱼”类似荒唐之举。这里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我们平时吃的海鲜,如海洋鱼类、虾、蟹等有一半(《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来源于野生捕捞,是全球普遍食用的海洋食品。如果野生海鱼也算野味的话,那么沿海人民几乎天天都在吃野味。因此,我们在界定“野味”的时候,应当将捕捞水产品排除在外。
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总有人觉着“野生的就是比养殖的好”。小编认为,过去,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摄取,很大程度是出于生存需要,就如同现在许多不发达地区仍有捕猎传统一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养殖动物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人们摄取野生动物,很大一部分是出于猎奇、甚至是炫耀的心理。事实上,不仅部分中国人对野生动物有猎奇心理,在美国等有打猎文化的国家,食用野生动物也不算少见。也有不少人吃野生动物是奔着“营养美味”去的,认为野生动物的营养与口感是养殖动物远远比不上的。
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在营养层面,大多数养殖动物的营养成分与其对应野生种群并无明显区别。而口感上,除部分运动能力强的动物(如善于游泳的大黄鱼),二者口感上的差异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野生不代表吸收天地精华,养殖的更加安全健康。
即便是没有太大安全隐患的野生捕捞水产品,也不应该无限制捕捞,可持续已经是全球渔业产业界的共识。据FAO对所评估海洋鱼类种群开展的监测显示,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持续恶化。在生物可持续限度内捕捞的海洋鱼类种群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74 年的90%下降到2015年的66.9%。相比之下,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上捕捞的鱼类种群比例从1974年的10% 增加到2015年的33.1%,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80 年代增幅最大。2015年,在最大产量上可持续捕捞的鱼类种群(此前称为充分捕捞种群)占总评估种群的59.9%,未充分捕捞种群占7.0%。未充分捕捞的鱼类种群比例从1974年到2015年持续下降,而在最大产量上可持续捕捞的种群比例从1974年到1989年下降,然后在2015年回升至59.9%,部分由于进一步采取了管理措施,捕捞渔业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对稳定,水产养殖产量支撑着供人类消费鱼品供应量的持续显著增长。
另外根据市场调研公司Technavio预测在2018年至2022年的5年期间,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46%。该报告指出的该行业前景光明的其他关键因素包括水产养殖系统的改进、可持续做法和物种多样化。通过多渠道加强水产养殖,目前水产养殖业价值1802亿美元(1548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242亿美元(1926亿欧元)。当前,养殖海产品总产量为7481万吨,随着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将推动生产,水产养殖将超过捕捞的鱼类市场。报告还称,目前,全球水产养殖市场由中国主导,无论从规模还是价值来看,中国都占据了近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疫情发生后,与往年的春节不同,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聚会全部取消,今年让年年有鱼、无鱼不成席首次落空。通常每年水产品消费的高峰期就出现在12月份后至正月结束,今年水产品最大黄金销售期消失了。但我们也发现,整个社会经过这次疫情,将改变市场对冷冻预制水产品的整体认知。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居家采购的,为一线医护、解放军战士制作配餐的,都是更为安全可靠的冷冻预制食材。体验式的消费场景胜过广告说教式的千言万语,水产品消费食材化趋势逐步显现。
面对产业发展新趋势,养殖业一定是更加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一定是所有的前提!可追溯很有可能从倡导逐变为强制。
相关话题我们将后续逐步和大家分享、探讨,也欢迎大家积极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