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万帝王蟹滞销,鲍鱼销售降9成,疫情之下,水产如何自救?
发布日期:2020-02-20
查看次数: 598
编辑:
本次疫情对水产行业的影响前所未有。餐饮业停摆,引发水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吃紧等系列问题。其中尤其以帝王蟹、龙虾等高端水产影响也较大。
疫情带来的极端考验,也引发业界更多思考。水产行业如何自救,未来该怎么走,才能避免类似“灾难”重现?
受访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帝王蟹分会执行会长 张鹏张会长:疫情来了之后,就直接停了,基本为零。目前国内总体库存量仍有200吨。按照年前当时进货价200元\斤计算,总价值达8千万。目前这几家企业,每天的损耗在80万到100万之间,当前主要工作就是尽快的去库存。张会长:目前协会已经跟盒马鲜生、京东等电商平台接洽合作,消化了20-30%的库存。但是价格都很低,单价都在100块左右,基本是打了对折甚至更多。但总比直接由活鲜变成冻品好。Q:这次疫情对帝王蟹等高端水产影响巨大,暴露出行业什么问题?张会长:核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渠道单一;另一个是产品结构单一。先说渠道问题。目前国内帝王蟹95%供给餐厅和酒店,居家消费很少。当然这个跟帝王蟹价格较高有关。以往正常时节,帝王蟹价格至少每斤200,一只帝王蟹,按照5斤计算,就要1000元。价格是比较高的。产品结构单一是另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帝王蟹产值,80%是活鲜。冻品比例很小。中国消费市场,也直接影响了帝王蟹上游生产。早年俄罗斯帝王蟹70%是冻品,现在有60%变成了活鲜。因为传统饮食观念,消费者普遍认为海鲜必须是活鲜,营养才好,且更安全。这一方面推高了帝王蟹整体的价格,同时又增加了物流及保鲜的风险。像这次突发事件,活鲜根本抗不过疫情影响的时限。如果不出货,基本都要从活鲜变成冻品,造成严重的损失。今后海产的消费观念,要逐步引导改变。实际上,帝王蟹冻品的营养价值,口感方面要比活鲜更好,也更安全。如果冻品成为主流的话,相信帝王蟹的价格也会更亲民,毕竟其总体的物流保鲜成本、损耗都会相应的下降。这样帝王蟹就能通过日常超市、生鲜平台等走进平常百姓家,渠道单一的问题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受访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秘书长 游伟伟游秘书长:疫情发生后,对鲍鱼产业的影响很快显现出来。为了掌握相关动态,协会及时组织了相关调研,涉及鲍鱼苗种、养殖、加工、流通、饲料等各产业链环节。调查显示,自发生疫情以来,鲍鱼的流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交易量下滑超90%以上,受此影响,今年全年鲍鱼的销售价格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受访者普遍认为价格将低于去年(2019年的鲍鱼价格已是近5年最低),养殖鲍鱼积压和养殖户亏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游秘书长:经过本次疫情,大家普遍认为民众对海产品的消费需求会上升,对产业前景有信心。同时,大家认为鲍鱼线上或新零售等渠道的消费量会上升。鲍鱼的产品结构也会有相应调整,对冷冻、加工类等鲍鱼产品的需求会上升。本次疫情将势必加速鲍鱼产业内部的分工和转型。今后,在开拓市场和需求消费的同时,扬长避短,结合目前日益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构建鲍鱼养殖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鲍鱼产品安全、健康、优质这些特性,可能才是解决鲍鱼养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路。韩秘书长:宁德大黄鱼,是家庭普通消费类的海产,影响不会那么大。至少没有特别的囤货压力。但销售肯定受到影响。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疫情影响全国,销售剧降,各家都有一定积压。进入春节,全国各水产市场门可罗雀,北方不少市场甚至停业。加之物流受阻,大黄鱼收购全面停止。从2月1日(正月初八)至4日,全市总共收鱼约400吨。但是以往正月初三到十五,基本上每天销售600吨左右,半个月就有七八千吨。如果按照每吨3万元计算,也就说,差不多少卖了2亿。近期开始陆续恢复,主要是南方市场恢复,日前收鱼量每天近300吨,是日常收鱼量一半。预期,随北方市场及物流恢复,销售量将进一步增加。韩秘书长:总的来说,疫情后大黄鱼走势趋好。春节期间疫情大大抑制了消费,食品农产品消费将有一个报复性增长,尤其餐饮业虽无法弥补春节损失,但增长态势必将创新高。大黄鱼消费需求必将增长。以大黄鱼为代表的海水鱼以安全、健康、营养将更容易获消费者青睐。因此从我们自身业者来说,应该更重视大黄鱼质量安全。疫情已让消费者明白健康安全才是重点,这也是未来消费发展趋势。大黄鱼质量安全是我们可控的,做好大黄鱼质量安全才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至于渠道,总的来说,仍是以批发市场为主,这个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不懂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