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乌鳢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一、乌鳢吃什么饲料
乌鳢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家幼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二、乌鳢的养殖技术
1、池塘要求
条件池塘以667~1334㎡(1~2亩)为宜,水深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50cm,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cm以上,以防鱼跳出池外。
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30cm以上。
2、放养
前期准备放养前7天至10天,按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一些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池内搭建一个用芦苇、竹帘等材料制成的食台,大小3~4㎡,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 50~60cm之处。
鱼种选择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
放养时间与规格池塘专养乌鳢的鱼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一种是每千克60~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的培育而成,宜在6月至7月放养入池。
放养密度:每667㎡(1亩)放养鱼种4000至5000尾。
3、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
投饲时间: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
投饲方法: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
4、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水、看鱼”,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换水:乌鳢专养池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换水。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
泼洒生石灰: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1亩)、100cm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做好池水清洁工作:每天清洗食台,及时捞除水中的剩饵残渣、死鱼等;刈割生长过盛的水草,防止污染水质。
防止逃鱼:乌鳢具有较强的溯水能力和过道习性,所以做好防逃管理也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应堵塞塘埂漏洞,杜绝塘埂渗水漏水,要加固加高塘埂,维修竹篱笆、尼龙网等围拦设施,以防止乌鳢逃逸。
三、乌鳢养殖成本
饲料成本7.8元,再加上鱼苗成本、人工成本等,养殖成本预计可达8.2-8.5元。
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将于2016.5.25-28在中国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在赶快报名吧,现在填写预登记,就可以免费参观,还有可能获得现场精美礼品哦!